中考体育科目将逐步提高分值、全民体育按下加速键 体育课以后会越来越受欢迎吗?

2023-02-10

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居家健身等内容。而此前的9月下旬,《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其中“中考体育科目将逐步提高分值”引发热议。

日前,根据相关报道了解到部分学校发现,不少学校已开设体育课或在相关课程上融入体育锻炼内容,也有学校正在探索。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诸多措施意味着将加大对学生体育运动乃至全民健身的支持力度。


现状

广东多所学校重视青少年健康发展

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课

随着全国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不少家长更加重视孩子体育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选择在学习之余运动健身,跳绳、游泳、街舞、搏击等成为热门。“先做拉伸,适当活动筋骨……”时值中午,在中山附近一所学校,孩子们正跟着教练进行训练前的预热活动。

实际上,中山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专门的体育课,或在相关科目中融入体育锻炼内容,有的还举行体育教学研讨。有的开设游泳课、成立体育社团,鼓励孩子打篮球、打乒乓球,还有的举办射箭、排球、田径、跳绳等社团活动或项目,融入很多体育内容。特别是今年一些新建学校场地条件较完备,开设了专门的跳绳、游泳或运动场馆、游泳进课堂……


期待

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

政策将推动体育训练进入新高度

最近,一条“四川91岁体育老师坚守校园”的新闻火爆网络。四川资阳雁江区91岁的中学退休体育老师黄廷镶坚持每周给学生上体育课。“城里的孩子大多比较娇气,容易生病,就应该好好锻炼。”采访中,80后市民郭女士表示,今年疫情以后家长比以往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希望孩子强身健体、健康成长。

业内人士表示,“中考体育科目将逐步提高分值”相关政策加上场馆支持,可以说从供给侧改革的高度来发展体育运动。以前,体育课不太受重视,被认为是副课、可有可无。但随着科普和认知加深,以后体育课应该会更受欢迎了。为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提高分数是必要的措施,是为了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这次的政策可以说把青少年的健康提高到了国家层面,逐步从以前的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其实强身健体和文化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生体质好上文化课时的精神状态往往更好,学习时间更长。学校从上到下一直重视体育课,目前学校的体育课程分为晨跑、课间操、武术操、跳绳孩子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比较高。老师们得到认可以后,更加积极地组织教学、教授技能、探索方式方法,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教学相长的过程。


建议

家长参与社会支持

希望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少年强则国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尊德中学体育老师刘恒表示,然而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学校每年都会有体测,结果是近视、肥胖的人一抓一大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社会和学校亟须重视的难题。这次教育部下发的指示是非常有必要的,未来提高中考体育分数会增加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相关部门也会投入更多精力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上。

教育部相关举措会增加学生和社会对身体素质的重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本着应试的态度去从事体育活动,而没有对运动产生兴趣和热爱,在考试后就很难持续下去,这也是当下该深究的难题。

目前“中考体育科目将逐步提高分值”应该注意什么?要避免家长和孩子们陷入只参与考试项目的误区,鼓励孩子从兴趣爱好角度出发。同时,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确保公平性、准确性。毕竟,跟文化课有正确答案不同,体育考试大多需要仪器测评,仪器的准确度、评价尺度和规范需要统一,因为得分会影响孩子的考试甚至上学。

在体育项目方面,分值尽量有主次,让孩子们跑起来,比如体能训练方面,800米、1000的分值是否占比更高一些,体现一定的主次和方向。总之,让孩子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学会体育锻炼。

此外,强身健体、体教融合需要家长参与、社会支持。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老师教会科学的锻炼方法,还需要在校外自己锻炼。

目前开放场地、公园、体育场馆还不够,希望有更多开放场馆提供外围配套,让孩子们放学以后也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要从日常抓起,建议家长平时可以陪孩子晨跑、跳绳循序渐进。有的学校操场面积有限,需要统筹考虑上课时间、避免扎堆上体育课,解决软件、硬件匹配问题,保证体育教学效果。有机会的话希望举办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分享